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Ag贵宾会官网|长征胜利80周年丨铭记红军丰功伟绩,弘扬伟大长征精神(一)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3:13    次浏览

第一篇 毛泽东同志说:自从盘古开天地,三皇五帝到于今,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?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,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,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,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,长驱两万余里。请问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?一个伟大的民族,必有壮丽的史诗。二十世纪的中国,在危亡中奋起。这就是中华民族壮丽的英雄史诗。 红军合影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、红二十五军、红四方面军、红二、红六军团主力,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“围剿”,保存有生力量,实现北上抗日,背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,陆续离开革命根据地,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。他们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行军,纵横十几省,跨越滔滔急流,征服皑皑雪山,穿越茫茫草地,突破层层封锁,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,胜利会师于陕甘宁地区,并以此为大本营和出发点,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。历史上把中国工农红军的这一伟大壮举称为“长征”。 红军长征路线全图长征,将一次战略转移,转变为向抗日前线的英勇进军;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艰难跋涉,变成了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。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,历时之长,行程之远,敌我力量对比之悬殊,自然环境之恶劣,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。长征是惊天地、泣鬼神的壮丽诗篇。在国民党政府的严密封锁下,红军长征的消息几乎与世隔绝,当时极少有人知道长征的真相。从长征中陈云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,到长征结束后毛泽东组织官兵编写长征亲历记;从勃沙特的《神灵之手》,到斯诺的《西行漫记》,长征作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,逐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。此后,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,长征精神始终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。数不尽的文学艺术作品,说不完的长征话题,许多人重走长征路。长征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。 80年来,关于长征的书籍超过2500种,形成了独特的长征文化。一个伟大的民族,必珍爱自己的英雄史诗。片中清华附小的同学们朗读课文《飞夺泸定桥》,这篇文章30多年前就入选了小学课本。作为当代文学的经典题材,作者彭加伦亲历长征,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科长,作为经典教材,它将被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铭记和传颂。 清华附小的同学们在朗读长征是理想和信念的播种机。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种子,80年来不断破土、发芽、开花、结果,成长出一批又一批国家栋梁之才。毛泽东在总结长征时说: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,长征是宣言书,长征是宣传队,长征是播种机。长征是以我们胜利,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。 毛泽东总结长征1927年的春天原本是属于胜利的季节,但就在国共合作发动的北伐战争打到长江边即将迎来胜利之际,共产党人被昨日的盟友推进了血泊。从上海到武汉,从城市到乡村,被杀害的共产党人和参加革命的群众超过30万。面对鲜血淋漓的现实,共产党人猛醒:“只有建立自己的武装,才能守护信仰之光。”南昌起义、秋收起义、广州起义……虽然这些起义最终遭到失败,但中国共产党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。 共产党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就在俄国十月革命14周年纪念日的同一天,1931年11月7日,在江西瑞金,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,600多位代表行使了他们神圣的权利,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,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人民委员会主席。从此,毛泽东被人民称为“毛主席”。瑞金,成为红色之都。红色政权在各根据地如星星之火,开始燎原。 瑞金 中革军委旧址 1931年11月7日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人民委员会主席。 1933年9月28日此前的历次反“围剿”,中央红军执行毛泽东运动战的战略战术,积极防御、诱敌深入、集中兵力、慎重初战、运动战、速决战、歼灭战,连续取得胜利。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中,面对国民党大军压境,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却实行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,战局很快陷入被动。苏区重镇黎川失守。国民党军占领广昌后,分兵向苏区的兴国、宁都、石城等地突进,直逼瑞金…… 曾经红红火火的苏区危在旦夕! 鼎盛时期,苏区总面积达到40余万平方公里 1934年5月中共中央不得不考虑撤离中央苏区。 1934年6月25日共产国际复电同意。于是,博古、李德、周恩来组成三人团, 开始秘密筹备战略转移。苏区一天天在缩小。 8月国民党北路军逼近瑞金。红军在高虎脑展开阻击战。这是一场残酷而又激烈的鏖战。这场阻击战是红军防御作战中的一个大胜仗。国民党军伤亡4000多人,不敢冒然前进。这为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就在红军夜以继日准备战略转移的时候,中共中央得到情报:蒋介石制定了“铁桶计划”,再调重兵,即将向苏区发起新的进攻,形势十万火急。 长征出发前中革军委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、中央政府、中革军委撤离瑞金等地,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开始。 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态势图夜色茫茫,十里相送。行军的脚步声渐渐远去,战马最后一次悲怆的嘶鸣,惊落了多少母亲和妻子的眼泪。长征,就这样开始了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此成了“马背上的共和国”。红军将向哪里去?中国革命的航船又将驶向何方?持续关注我们,听工仔为你讲述红色的长征故事。内容自 央视科教编辑:孔鑫洋 高飞 孙婧祎监制:白琳全媒体中心出品